“既要全力扩大工资集体协商的建制面和覆盖范围,又要不断丰富和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实效。”
在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交流会上,不时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
会上交流的50多个经验材料,虽然主题仍锁定在如何推动工资集体协商驶入“快车道”上,但几乎每个经验都谈及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品质内涵问题。
一个日益达成的共识是:工资集体协商只有重质量、讲实效,才能推动劳动关系双方对自主协商利益关系形成共识,充分彰显集体协商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惟其如此,进一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面才有坚实基石。
深入发展须“质”、“量”并举
江苏省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总数达22.9万多家,占建会企业数的80%以上,惠及职工1152万多人。“扩面上已达到一定程度,要继续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丰富和提升品质内涵就必须提上日程。”
其实,有如此感受的,岂止江苏工会?!
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一些党政领导和企业劳动关系双方的认识有待提高,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工会组织的体制机制和工会干部的工作方式、能力素质难以完全适应工作需要……所有这些,都导致工资协商过程和工资协议不同程度存在程式化、文本化现象,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配套机制不健全、职工参与协商渠道不畅、公示程序不到位,一些地方工资集体协商不能充分反映和体现职工合理的利益要求,有的甚至变成了单纯由工会和企业协商。职工参与度不够,不仅协商过程变了味,也使得协商质量大打折扣。
显然,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并举。
对此,江苏工会的着力点是,在实践中彰显工资集体协商的对话功能、调整功能和激励功能。
一是以保障职工在企业工资分配中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为重点,积极倡导劳资双方以相互尊重为前提,通过对话增进理解、协调达成共识;二是区别企业不同经营状况,分别就“稳岗保薪”、“保员减薪”、“留岗带薪”和“薪有常增”等项灵活务实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统筹兼顾企业与职工利益,合理调整和确定企业工资水平;三是注重工资增长向一线技术工人、关键岗位的职工倾斜,引导企业与职工共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河北省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则在严格程序,增强规范性上下工夫。他们
专门下发了工资协商“流程图”,对代表的产生、搜集意见、协商过程、协议通过、审核备案、公开公示等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对工资集体协商文本提出“细化、量化、硬化”的“三化”要求,防止和克服文本化、模式化倾向,以此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水平。
各地还通过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努力丰富和发展协商的内涵。
承德市为解决企业内部分配矛盾特别是一线职工收入偏低问题,出台了《一线职工普遍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见》,对一线职工参与协商的比例、程序、机制做出明确规定;邯郸市复兴区在全区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企业中推行从超目标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对职工的奖励,以此探索劳动参与利润分配的可行路径;山西高平市陈区镇在开展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中,不仅在工资集体合同中明确了全镇企业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年增长幅度,还约定职工在农忙时节短期回家务农记全勤、砖厂冬季停工职工可领补贴……
诸如此类的探索,令协商的理念进一步确立,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制度化的集体协商,维护“谈的权利”、用好“谈的机会”、重视“谈的过程”,在平等对话中找到利益共同点和平衡点,进而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拓展成效彰显协商魅力
四川省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2010年职工平均工资较上年增长16.2%,增幅超过了全省当年15.2%的GDP增幅;
唐山市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自2008年以来,全市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北里社区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流动率从原来的30%左右下降到4%;
……
来自全国工会工资集体协商经验交流会的一组组数据,量化地印证着工资集体协商所释放出的“职工得实惠、企业见发展、社会促稳定”效应。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各级工会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效能也大大提升。
从各地的经验中可以看到,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一体化的工作推进模式,逐级分解工作目标,将目标任务纳入工会创先争优活动检查考评范围,落实到工会的有关部门、企业工会和个人,以及建立目标考核、检查评估、成效评价、激励约束等制度,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施动态跟踪考核等,都是增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效性的通行做法。
与此同时,各级工会还特别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工作的着力点和协商的要求上,因地制宜、有所侧重,不搞“一刀切”,既使基层易操作、职工好参与、工作能落实,又确保有的放矢,做到真协商、实协商。
可喜的是,立足实际、强调效能,不仅扎实推进了工资集体协商扩面提质,而且不断拓展了工资集体协商成效。
最为突出的,就是各地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并有力地推动了相关立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区、市)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12个省市颁布实施了地方专项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或在集体合同条例等地方法规中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予以明确规定,7个省市人大已将工资集体协商列入2011年度地方立法计划,部分省份适应新情况修订了地方集体合同条例……
而这些地方立法成果,不仅有效地弥补了国家工资专项立法的空白,而且借助法律的力量,将协商、协调、沟通机制推行到协调劳动关系的众多领域,为劳动关系双方充分表达各自意愿和诉求搭建了制度化的平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主席王兆国在谈及协商机制时,曾强调指出,“先以工资集体协商为主,逐渐发展到劳动安全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最终达到涉及职工利益的所有事情都通过协商、协调、沟通来确定,实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
可以想见,随着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深入推进,自主协商利益关系的共识将绝不限于工资领域。这,才是协商魅力的真正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