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会送温暖活动开展20周年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10周年:永不停歇的温暖年轮 |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爱心传递,这是一股感天动地的温暖力量,这更是一项凝心聚力的固本工程—— 20年里,筹集送温暖资金400多亿元,走访困难企业163万个(次),慰问困难职工家庭9757万户(次);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平台,累计筹资近140亿元,帮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4000多万人次…… 由中国工会发起的送温暖活动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和热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声势,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把一个国家的情义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在神州大地上一次次奏响爱与责任的交响曲! 跨越漫漫时光的隧道,穿过重重历史的变迁,今天,站在全国工会送温暖活动开展20周年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1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望,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充满爱心、充满阳光、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温暖之路。 点燃送温暖的燎原之火,在国家发展关键时刻绝对是一项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在开展送温暖帮扶工作的风雨20年中,中国工会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满蕴着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对信念的执着、职责的自觉 如果能够给逝去的时光定格,这一幕将深深地镌刻在中国工会的史册上: 1992年1月7日,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机关大楼里,时任的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兵分8路,分赴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走访慰问,他们此行的主要对象,是受灾地区和“双停”、亏损企业的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自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工会送温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并一发而不可收。 扶贫帮困,互助互济,向来就是中国工会的光荣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各地工会便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助活动,部分地方工会还探索送温暖活动形式以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问题,如牡丹江等地工会组织开展的“学雷锋,树新风,送温暖,做群众贴心人”活动,哈尔滨、南京、徐州等地通过给特困职工发补贴的形式开展送温暖,甘肃等地工会在“两节”开展送温暖活动,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0年,全国10万多个基层单位扶助贫困职工250多万人,140万人因此摆脱困境,连同他们的家属脱贫人数达600万。 送温暖活动能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源于中国工会对职责使命的高度自觉,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极端敏感,对职工群众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的实施,使一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生产生活遭遇严重困难。 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从来就是中国工会的品格。针对这一情况,1991年末,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毅然作出决定: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开展送温暖活动。 送温暖活动一全面启动,即激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新华社当时发的消息中这样写道:“送温暖慰问团所到之处,都受到各地党委、政府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热情赞扬和大力支持。”“慰问团还积极配合协助当地党政领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安定了人心,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对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的适时帮助,不仅为工会赢得“及时雨”、“雪中炭”等美誉,而且使工会日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的社会定位、应扮演的角色和能承担的职责。 事实上,各级工会因地制宜开展的各种形式送温暖活动,从一开始就彰显出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群众解难的社会功能。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困难职工问题更加突出且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置于这样的背景下,工会送温暖活动的这一功能,无论于职工切身利益还是于整个社会发展,都显得尤为重要而可贵。 1994年4月20日,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召开电话会议,将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以积极推动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 纳入社会系统工程的运作轨道,将送温暖活动提升到关注贫困职工社会现象的高度,从而使送温暖活动具有了更深层面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意义。 1996年底,各地工会又开始把实施“再就业工程”与解困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送温暖活动的内涵。 1998年底,正值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和实施三年解困目标的关键时期,全总十三届二次执委会议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在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积极协助政府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同时,对特困职工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000年底,全总十三届三次执委会议提出,把送温暖工程的实施从帮扶特困职工,向维护困难职工群体权益上延展。 …… 从节日期间的走访慰问、送钱送物,到拓展和演化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从“确保不让一个特困职工过不下去”、对特困职工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到维护困难职工群体的合法权益;从发展多样化的帮困形式和手段,到集合成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拾遗补缺作用的职工互助合作保障体系……在内涵的不断深化和外延的不断扩展中,送温暖活动逐渐走向社会化、制度化、长效化。 2002年1月18日,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纪念送温暖工程十周年座谈会,回顾总结了十年来送温暖工程实施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就在同一天,第一家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天津成立。通过设立专门办公场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供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生活救助、就业帮扶等“一条龙”服务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模式,很快以其快捷、高效的帮扶效果得到了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认可。 同年9月,全总十三届九次主席团扩大会议总结了天津市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创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经验,提出三年内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目标。中国工会送温暖工作至此迈上新的起点。 相对以往送温暖活动更多凭借工会自身的力量,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形成了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有机衔接,进一步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构建了集职工困难帮扶、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援助以及农民工维权于一体的长效机制,从而赋予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更为广阔的领域、更为丰富的内涵、更为显着的实效。 实践中,各级工会根据职工群众需求,以帮扶中心为平台,不断拓展帮扶内容,积极整合帮扶资源,努力创新工作品牌。如今,随着金秋助学活动、农民工平安返乡、困难职工高校毕业阳光就业行动、家政服务工程等工作创新在全社会叫响,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也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工会工作最亮的品牌之一。 目前,全国100%的地市级城市和应建县级城镇全部建立了帮扶中心,乡镇、街道和企业等基层工会帮扶站点达3万多个,再加上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的扶贫超市、爱心医院、药店、学校,职工培训基地、职业介绍机构、法律援助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等帮扶平台,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网络体系已然形成。 “为困难职工构筑了抵御社会风险的屏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搭建了坚实畅通的桥梁”,这是社会各界对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普遍评价。 对中国工会来说,点燃送温暖的燎原之火,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绝对是一项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面对企业生存职工生活社会发展遭遇的种种困难,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责无旁贷地投入到尽已所能分忧解难的行列。他们在风雨20年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满蕴着作为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对信念的执着、职责的自觉。 应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职工群众的需求,是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20年来,立足于做好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情,送温暖帮扶工作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 2006年,1亿元;2011年,12.5亿元——短短5年间增长十几倍! 这是中央财政对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加大拨付力度的数字化写照。而这么做的理由是,用于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钱,每一分花的都是地方,其“产出”远远大于“投入”。 回眸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历程,不难发现,应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职工群众的需求,是其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这使得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 梳理送温暖帮扶工作20年来的实践路径,主要有如下诸方面: ——围绕涉及职工生产生活焦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积极参与政策研究与制定。 ——普遍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制度,大力推动送温暖工程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保障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帮助其解决生活难、上学难、医疗难问题。 ——配合政府帮助困难企业扭亏为盈,推动困难企业改制发展。 ——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协助政府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 ——大力发展群众性、公益性、互助性基金组织,兴办职工福利、服务设施,增加职工互助互济能力。 ——普遍推行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制度。 ——通过开展法律援助、工资清欠等措施,切实维护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合法权益。 …… 纵向来看,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从最初的临时生活救助向就业帮扶、法律援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社会保障等领域全方位扩展,从最先关注特困职工向服务整个困难职工群体乃至所有职工延展,内容上不断深化、范围上不断扩大。而从横向的视角加以观照,将送温暖帮扶工作的每一个横截面置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现实背景下,可清晰地看到,其紧扣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与时俱进地丰富创新工作内容和方法的特征十分鲜明。 最为典型的,就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后,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将工作重心从帮扶救助领域向维权领域不断扩展。 在2002年推广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模式之初,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在《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帮扶中心是“工会维权的常设机构和形象窗口”,要求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努力把帮扶中心建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工会形象的窗口,调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渠道,依法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之所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很大程度上便在于其在多方面推进了工会维权的机制化,突出了权益维护职责,从而契合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多元、劳动争议和纠纷多发高发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尽完善的现实形势,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职工群众的新期待。 事实上,各级工会通过充分发挥送温暖帮扶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拾遗补缺作用,在政府基本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基础上,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通过信访接待、劳动争议调处、提供法律援助等形式积极参与解决职工权益被侵害案件,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避免了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协调劳动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通过为广大职工提供多种服务,搭建了一条党政联系职工、关心职工的重要桥梁,密切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可以说,正是在每一个时期都能扣住时代的主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才得以可持续发展,长做长青、亮点不断。 如今,立足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的现实,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即以积极参与以保障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的多元化需求为紧迫任务。 全总已明确提出,工会帮扶工作要努力实现“四个拓展”:工作领域上,将由保障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向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收入分配合理、实现体面劳动等方面拓展;工作对象上,将由困难职工向全体职工拓展;工作职责上,将由扶贫济困向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帮扶拓展;工作方式上,将由向困难职工提供免费帮扶向公益性与项目制运作相结合拓展。 而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努力把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情做好,使得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一直运行在“得道多助”的良性循环轨道上。 从工会发起送温暖活动之日起,便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 1995年2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对全总党组《关于送温暖情况的简要报告》作出重要批示:送温暖是我们党的好传统,要发扬。在送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又亲笔题词“送温暖工程”。 早在1996年,胡锦涛同志在甘肃考察慰问时,便就送温暖活动做了重要讲话,之后又多次就丰富送温暖活动内涵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06至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五年内四次视察工会帮扶中心,足迹遍及昆明市、葫芦岛市、天津市和武汉市青山区的帮扶中心,他充分肯定工会帮扶中心是一个创举,工会帮扶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2011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工会送温暖情况报告上做出批示,进一步肯定了工会组织送温暖活动是实行国家帮扶制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求不断健全送温暖机制,推动工会帮扶工作实现常态化长效化。 中央领导同志还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走访慰问,不仅给困难职工送去温暖,更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中央财政专门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专项资金,各级财政也加大投入,许多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向困难职工伸出援助之手,纷纷解囊相助,捐款捐物……所有这些,都给了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以坚强有力的保障,给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以巨大的鼓舞,也使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成为了党政支持、社会参与、职工认可的工会工作品牌。 在某种意义上,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是职工群众和历史的选择,而职工群众的需求和历史的发展又推动着这项工作不断前行。送温暖帮扶工作,从一个充满温情的视角见证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 面对党政所需、职工所盼,一代又一代工会干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担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自己的竭诚服务、默默奉献,筑起了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金杯”“银杯”都换不来的“口碑”, 锻造着中国工会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品格 温暖这个词,天然地带着人性的温度。每每谈及,总有一股释放的力量和给予的快乐直冲心扉。 “最初送温暖,就是出于一种本能的责任感。”做了近40年工会工作的杨丽,回忆起自己多年来送温暖困难帮扶的历程,脸上依然难掩对困难职工的深深同情。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上昆明市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领导岗位的杨丽在走访中发现,一些困难职工竟然连饭都吃不饱。深受触动的她,自此将送温暖摆上工作的重要日程。 发出“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少买一件化妆品,为困难职工献一片爱心”的号召,建起全省第一个“送温暖基金”;带头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推行“包户帮困”、“寒窗助学”;大胆探索,先后率先建立工会职业介绍所、职工消费合作社、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在杨丽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下,昆明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触角不断延伸,工会“职工娘家人”、“困难职工的依靠”的社会形象逐渐树立,杨丽也成为全国着名的工会帮扶工作标兵。 杨丽,只是全国成千上万对职工群众充满感情、对帮扶事业充满激情的工会干部的代表。 在国家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的关键时刻,本着对党的工运事业的绝对忠诚和对职工群众的高度负责,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的领导和各级工会干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担当,全身心地投入到送温暖、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去。 倪志福同志任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主席时,全总在总结了各地工会开展送温暖互助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于1991年底作出决定,1992年元旦春节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送温暖活动。 尉健行同志任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主席时,每年以身作则深入基层送温暖,为推动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不断深化其内涵、扩大其影响殚精竭虑。 现任中华全国www.365466.com_365bet登录地址_365体育app安装主席的王兆国同志,每到一地总要看望困难职工,明确要求把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办成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窗口,为了给工会帮扶工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不断提高帮扶能力,他不遗余力、呕心沥血。 全总党组、书记处领导,每逢元旦春节,便分赴全国各地访贫问苦、踏雪送暖,全国各地都留下他们深情的足迹…… 在全总领导的带领下,全国百万工会干部俯首甘为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帮扶人,奋战在送温暖帮扶工作的一线,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为职工群众办事、解难、分忧,一次次在全社会叫响了“有困难找工会”,谱写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赞歌。 回望20年的送温暖帮扶工作历程,可以看到,在那些贫穷的角落、困难职工的身边、矛盾纠纷的现场……到处都有工会干部执着而忙碌的身影。 为给没房住的困难职工盖扶贫楼,在冰天雪地里一次次踏查,到处奔走呼号;为帮助困难职工创业,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跑贷款、跑减免税、跑销售、跑工程;即使退休之后,也没在扶贫路上停歇……“扶贫主席”李贺的生命轨迹,总是难以割舍对困难职工的脉脉深情。 企业破产了,她却始终坚守在企业,竭尽所能帮助昔日工友找工作、争取养老统筹、缓解生活困难;如今,她主持的维权服务热线,又成了全市职工维权的依靠……“留守工会主席”潘兰英的一举一动,无不闪现着人性的光辉。 农民出身,权力不大,却执着于“让遭遇不幸的民工兄弟姐妹们不再流泪”,10余年间,硬生生在全国率先闯出了一条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化维权之路,为义乌这座“移民城市”中的贫弱者撑起了一把保护伞……“维权主席”陈有德的喜怒哀乐,每一次都是对工会干部责任和使命的生动注解。 “没啥故事,全是些小事”,但在24年工会履职经历中,却以“妈妈心、婆婆嘴”,为职工操心、为职责坚守,付出了所有的爱和生命的热情,直至最后把“命”也搭了进去,殉职在慰问职工的途中……“大姐主席”陈超英平凡而感人的一生,因奉献而成为了永恒。 …… 面对党政所需、职工所盼,一代又一代工会干部投身送温暖帮扶的时代洪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自己的竭诚服务、默默奉献,筑起了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金杯”“银杯”都换不来的“口碑”,锻造着中国工会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品格。 历史无法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名字,但决不会泯灭他们的精神和风采。 今天,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成效日渐显现,作用更加突出—— 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切实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阶级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显着作用; 有力解决了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问题,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落实,加快社会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 与此同时,工会的影响力得以有效扩大,社会形象得以切实提升。许许多多职工正是因为送温暖帮扶工作而认识工会、了解工会,进而真心实意地加入工会、拥护工会。 来自全总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会基层组织覆盖单位数达到520.5万家,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58亿人。 显然,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为困难职工构筑了抵御风险的屏障,搭建了一条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的桥梁纽带,还在于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促进了工会组织的建设发展,从而为工会更好地履行职能、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和发挥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但历史却绵延不绝。一代又一代工会干部在送温暖帮扶中谱就的绚丽篇章,必将穿越流淌的岁月,如年轮般镌刻在国家和民族的记忆中。一旦触碰这些用心血凝练而成的记忆,便会感到一种温度、一种感动,一种如火的激情、一种如水的挚爱。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工会送温暖帮扶工作迎来了新机遇,也面临着新挑战。但正如历史所一再证明的:总有一种力量能带领我们破浪前行,再创辉煌! 因为——温暖,如那年轮,生生不息、永不停歇! |